今天一早,付大爷突然气愤地说,有人在电台支招,说取消老人免费乘车,或者高峰期无效等,说天天看见老人,不让座不合适。我爸说:“要换你妈呢?你让不让?”我说:“她妈要是天天上下班都和他一块儿,时间长了也受不了。也得换着座,预计他妈也不舍得自己的儿女因为自己上一天班还总站着。互相理解吧。主要是大家没抓住问题关键——公交赶不上现代化文明的需求,车等半天才来一辆。”此言立即得到老爸的赞同“xxx路得等40分钟,XXX路一个小时没车,车来了还好几辆一起来。要是五分钟、十分钟一辆能有这事吗?”看此情形来了个机会教育。“所以说,看问题要抓关键。前天让您歇一天,您不介,昨儿难受自己主动歇了一天,今天又要去上班。我不拦您,您得知道,导致您歇一天的原因不是去上班,而是单位没火,中午睡觉还不盖上点,热宝有还不用。如果能注意点,上班就上班呗!好多老人不让儿女放心,被限制,不仅是因为岁数大了,让儿女担心,为了自己心安,剥夺老人的自主权我不赞成,但也因为老人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,过于一意孤行。双方都没抓住问题的关键,就会产生误会。”“我溜狗去了。脑袋有点汗。”闻声出来,再看,没影了。无语。
十来分钟后大爷回来了。“外面冷吗?”“我一看脑袋有汗戴上帽子了。”欣慰。再次告诫自己,要相信每个人都是最爱自己的,关心要适度,不剥夺他人自主和承担责任的机会。有时你越在意,唠叨没完,本家倒更不以为然。再有,因为周三有晨读,我是坚决不能迟到的,又起不早,所以不能去遛狗,才必须他去。如果实在担心,自己做得更好些,早早起去遛狗。还有就是尽心尽力,还要放下、随缘。
说到乘车难,是个复杂问题,道路建设、使用、车辆的配置,目前都还不能与需要相匹配,才在老人免费乘车上暴露出矛盾,找准关键,大家都努力做好本职工作,积极改进,状况会越来越好。如果只在上班族和老人的角色上吵来吵去,除了伤害大家的情感之外,没有什么有益之处。其实,很多老人倒是没有非让年轻让座的意思,路不远,他们也愿意站会儿,他们知道年轻人也辛苦;倒是青壮年们,有的人让了座不情愿,没让座不心安,总之是不良情绪逐渐产生,累积爆发。人们不能面对的是自己的丑陋,怨恨的是让自己看到自己丑陋的人。所以,才会有人发出如上倡议——他把让自己心安,放在了减少让他看见老人上,而没有做自己内心的调整。我也矛盾过,但后来上车有座不坐前面,那该是“老弱妇孺病残”的;如果看到需要让座的,只要自己评估,得出让座比坐着身心更愉快,再累也是要无怨地去做;我也允许自己太累,或拿的东西太多,感觉体力不支时,不站起来让座,绝不自责,相信老人们会理解。大家都真心去做,相信自己、相信他人,车上人再多,心情也是愉快的。
为什么总在博客中提些家常里短的事,我认可万事万物存有共同的原则,我们从生活小事中就可窥见;人不可向外奔逐,否则必将离失自我;在认识的过程中,要去除私欲与妄见的蔽障(陈鼓应)
评论